就在前不久,上海市委十次全會提出“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這一全新課題、系統工程,為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定下基調。
數字化轉型,涵蓋城市生產、生活、生態方方面面,包括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等各個領域。目前數字化轉型的上海優勢在哪里?面向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跳又是什么?在今天舉行的“上海城市峰會2020”上,上海啟動“城市智能體”,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數字化轉型要看到上海優勢
就在最近,上海從全球350個城市中脫穎而出,獲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這也是中國城市首次獲得該獎項。在評委看來,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站在了世界第一梯隊。
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表示,上海智慧城市建設10年來已取得顯著成效,上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保持領先,率先建成雙千兆寬帶第一城,截止到目前,上海已累計建設5G室外基站3.14萬個,室內小站4.98萬臺,實現5G城市全覆蓋,“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成為上海智慧城市的優勢特征。”
事實上,上海在城市數字化轉型中有天然優勢,“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為未來城市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政府打下扎實根基。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劉迎風以“一網通辦”為例介紹,截至11月底,“一網通辦”總門戶已介入2924項服務事項,線上辦事8884.9萬件,個人實名用戶數達4286萬件。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隨申碼”最高峰值達到1000萬人次,在《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中,上海排名全球各大城市第九位。
“上海具有數字資源的科技優勢、人才培養優勢、應用產業的優勢。”華為高級副總裁張順茂告訴記者,華為扎根上海20多年,在人才方面,目前在浦東新區設有上研所,正在建設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兩個研究所建設完成之后,華為在上海的研發團隊規模將擴大到5萬人;在產業領域,華為在上海設有鯤鵬產業生態創新中心、上海5G聯合創新中心,為數字化轉型積淀前沿技術優勢。他預計今年華為對上海GDP的貢獻額將達448億元。
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跳
全會指出,推進數字化轉型,要瞄準未來數字城市的特征和趨勢,把數字城市的框架搭好,把數據應用的瓶頸打通,把應用場景的開發激活,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在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新課題下,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跳應該是什么?在張順茂看來,未來的城市將不只是若干功能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智能的生命體,有強大的軀干,能夠感知、交互的手和腳,最終演進成為一體化協同、能感知、會思考、可執行、能演進的有機城市智能體。
今天,城市智能體在上海啟動。張順茂認為,具體而言,城市智能體應該包括四個部分,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和智慧應用,以數據要素為核心,實現“感、傳、知、用”全要素覆蓋。其中,智能交互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聯接點,就如同城市神經元,通過各種智能終端實時感知城市的運行狀態,感知城市中的人和物,并與它們實時交互。智能聯接是城市的軀干,以5G、F5G、千兆WIFI為代表的新一代聯接技術,讓城市真正實現高速網絡全域覆蓋,實現萬物互聯,為千行百業的創新賦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很早就開始思考智慧城市建設,他展示了一張2006手繪的智慧城市原圖,如今看來仍有意義——城市不再局限于承載居民的空間載體,而是作為一個生命體,通過“感知—判斷—反應—學習”四級循環,成長為越來越智慧的城市。
他透露,過去的城市規劃是年度報告,后來逐漸變成月度報告、小時報告、分鐘報告,“最近幾周我們在做的城市感知都是0.1秒的智能感知,包括風流、水流、資金流的感知,這會是上海數字化智慧達到頂峰的狀態。”
必須將“以人為本”置于首位
在討論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時候,對于人的關注被提到極高的位置。吳志強認為,智慧城市建設必須將“以人為本”置于首位,智慧城市的原動力模式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人的需求問題,以需求帶動城市的發展是其重要特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吳金城認為,讓數字化的成果惠及每一位上海市民,其中就包括消弭“數字鴻溝”,上海承諾將為100M帶寬以下的存量家庭寬帶用戶,制定“百萬家庭網速托底行動”,至2021年底,完成家庭寬帶用戶基本提升至100M以上,享受到上海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紅利。
一些智能化的應用,也將為老人帶來無感知的呵護。就在幾天前,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上了熱搜,原因是街道為獨居老人免費安裝試用智慧水表。張順茂向記者揭秘了這款產品背后的邏輯:華為與中國電信聯手在水表中預先插入物聯網卡,只要水表計數在12小時內沒有達到0.01立方米,就會自動發出警報,提醒工作人員上門查看。智慧水表這0.01立方米的讀數,就是數字化轉型對老齡化問題的理解與努力。
張順茂認為,城市智能體的建設是一項浩大的社會工程,需要集聚能力,聚合生態,需要政府、科技公司、運營商、應用開發商、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市民等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未來5年,北京城將變得越來越“聰明”。
由南京市溧水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中國(南京)國際智慧節能博覽會”在南京空港國際博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智慧城市運行在傳感器和IoT設備的骨干網上,這些傳感器和IoT設備通過Internet和云計算架構相互連接,以控制系統和外部系統。
IDC 預計,全球智慧城市支出將在2021年開始逐漸提高增長速度,并在2020-2024年的預測期間內實現 14.6% 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
上海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放力度加大,全市已發布30個“上海市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在國內率先打造以AI深度應用為特色的智慧城市新亮點。
“我來見您啦!”一年后,火爆全網的方艙考研女孩再續前緣。
3月31日世界備份日來臨之際,備份是前提,恢復是目的,經得起考驗的產品才是網絡安全的保護盾!
隨著網絡威脅、惡意軟件等的演化,網絡安全防護方案也須更新迭代。
數騰科技一位祝姓銷售經理向記者表示,他們有自己特殊渠道去拿取一些數據。其中最為主要的渠道就是通過第三方SDK獲取數據。
工業機器人的總體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比例接近于70%,其中減速器占據最大的比重。